查看原文
其他

共庆民盟80年 • 人物|高山仰止——群星璀璨的民盟数学大师

宋春伟 群言杂志 2022-07-27



今年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从创立之始,民盟就汇集了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心怀深沉的爱国之情,或躬身学术,治学育人,实现知识报国之理想;或投身艺术,成为流派开山,为后人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他们在民盟的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共同回忆这些让后人高山仰止的先贤,让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继续扬帆远行。



高山仰止

——群星璀璨的民盟数学大师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2021年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从创立之始,民盟就云集了各个学科的宗师巨匠,今天我们回忆民盟前辈中的学术大师,追思那些让后人高山仰止的先贤,且从数学界说起吧。

 

我国现代第一个综合性的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下文简称中研院)于1928年6月在南京成立,首任院长为蔡元培。中研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国家科学研究院,隶属于国民政府,与教育部平行。经过长期的酝酿筹备,1948年3月27日,中研院评议会先后五次投票选出了文理各个学科共81位院士,第一批中研院院士中的数学家共五位,按公布的顺序为: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其中许宝騄、华罗庚、苏步青三位数学家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首批中研院院士中的数学家中,盟员占比3/5。

 

1949年,中研院留在大陆的机构被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下文简称中科院)接收。1955年6月,中科院学部成立,首批选聘了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地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共四个学部233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彼时,中科院的学科体系与结构和中研院相比虽有所调整,但差异尚不甚远。首批学部委员中数学家共九人(不计力学等相近专业),公布时按繁体字姓氏笔画排序为:王湘浩、江泽涵、李国平、柯召、段学复、许宝騄、陈建功、华罗庚、苏步青。其中,李国平为较早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柯召、陈建功为九三学社社员,其余六人均为民盟盟员,盟员占比2/3。

 

许宝騄(1910—1970),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北京。1938年、1940年先后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被誉为西南联大数学系“三杰”之一。1945年应邀赴美,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讲学任教,后谢绝美方挽留,回国执教北大。

 

许宝騄毕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研究工作的先驱,被公认为第一个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面具有国际声望的中国数学家。外国学者称赞许宝騄是“20世纪最深刻、最富有创造性的统计学家之一”。他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6年,为落实《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北京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概率统计教研室,许宝騄为主任。是年秋,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抽调的70多人组成了国内第一个概率统计培训班,在北大进行概率统计专门化学习,之后培训班又连续举办七届,对推动概率统计在我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83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了钟开莱主编的《许宝騄全集》,共收录已发表及未发表论文40篇。

 

许宝騄少时通读“四书”“五经”,曾写过以《花生姻缘》《神花》为题的文言小说。他临摹的小楷颇具古意,他为表兄俞平伯手写的《古槐书屋词》曾刻版刊行。


1945年,许宝騄在重庆加入民盟。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1931年受邀至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在英国的两年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任教西南联大,在昆明的一座吊脚楼上写出了《堆垒素数论》,被誉为数学系“三杰”之一。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前往美国讲学,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后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1936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将华罗庚推荐给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哈代,盛赞华罗庚是“中国的拉马努金”。华罗庚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罗庚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  


1951年1月,华罗庚加入民盟。

 

 

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归国,1933年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他领导下的浙大数学系被外国学者称为“东方剑桥”。1952年起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苏步青是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学研究,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曾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空升起的灿烂数学明星”。著名德国数学家勃拉希克是苏步青导师洼田忠彦留学欧洲时的同学,他曾说:“苏步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


苏步青对我国数学和教育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创建了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并多年担任所长。1977年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苏步青提出了许多在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建议,并很快得到落实,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他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教书育人,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人才。苏步青的学生在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至少有28人,在复旦数学研究所更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局面。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苏步青的得意门生谷超豪和胡和生是数学界唯一的一对院士夫妻,而且两人也都是民盟盟员。


苏步青于1951年9月加入民盟。

 

 

王湘浩(1915—1993),河北安平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北京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先后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数学系主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王湘浩主要从事代数数论和赋值论、人工智能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1948年王湘浩留美期间,曾以一己之力发现了经典的格伦瓦尔德定理中的错误并给出了该定理成立的充要条件,据此写成《关于格伦瓦尔德定理》,这篇仅有一页半的论文据说是当时数学界最短的博士论文。这一成果后来被称为“Grunwald—Wang定理”,芝加哥大学数学系主任阿尔贝特曾邀王湘浩就这一理论作学术演讲。因为在代数学方面的卓越成就,王湘浩1949年受聘于北京大学。


在代数学上作出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后,王湘浩比当时国内大多数人更明确地意识到了计算机的巨大作用,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他在1958年转向电子计算机和控制论方面的研究,在吉林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使吉林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王湘浩还于1977年首先在国内倡导开展人工智能的研究。时至今日,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已如火如荼,这一切的开端正是王湘浩在局势尚不明朗之时勇于代表学术界为人工智能发声,让不少观望者开始参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中来。


王湘浩还是一位红学家。他曾以“黄鹤乡”的笔名发表过一系列红楼探佚文章,在红学界引起不小反响。吉林大学出版社曾将他的六篇文章结集为《红楼梦新探》出版,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为该书撰写了题为“君书动我心”的评论文章,作出很高评价。


1954年,王湘浩加入民盟。

 

 

江泽涵(1902—1994),安徽旌德人。从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考取清华官费留美生,赴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31年江泽涵回国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该系主任,至1952年卸任。抗战时期,他随校迁至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大。


江泽涵是中国最早的拓扑学家、中国拓扑学的奠基人,在莫尔斯临界点理论、复迭空间、纤维丛以及不动点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中,拓扑学是在中国发展最快、成果最突出的分支之一,这其中江泽涵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20世纪70年代初,江泽涵和他的研究组关于不动点理论课题的研究工作因环境被迫中断,但年逾古稀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在重重困难中坚持研究,用两年时间写出了专著《不动点类理论》。该书由浅入深地展现出不动点类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成功地实现了江泽涵的初衷:为初具拓扑基础的青年读者铺平了学习不动点理论的道路,从而推动了我国不动点理论的研究。这本书在国际上得到很高的评价,它不仅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数学家的成果,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数学家坚韧不拔的精神。


江泽涵是中国数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自青年时代起,他始终关心中国数学的发展,在美国留学期间就立下志向,要终生从事数学的教育与研究,为祖国引进现代理论,期以50年,使中国跻身国际数学之林。他参照欧美大学的办学体系,改革北大数学系的系务和教学计划,制定规章制度,多方努力邀请到国际上最著名的数学家来华讲学乃至任教,为北大数学系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2年,江泽涵加入民盟。

 

 

段学复(1914—2005),陕西华县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算学系,194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部研究人员。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


段学复是我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我国代数学的重要创始人和开拓者,开辟了代数学群论等研究领域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群体。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以及代数李群、有限p群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并将代数理论应用于军事科学研究,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就是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


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清华和燕京三校筹委会聘请段学复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当时,新数学系的学生总数远远超过原来三校数学系学生的总和,再加上新的专业要建立,新的学科方向要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原来的三校数学系主任中以段学复最为年轻,他勇挑重担,为建设新北大数学力学系作出了卓越贡献。1981年,段学复主动请辞系主任职务,还作了一首小诗,“三十四年系主任,几经沧桑两鬓斑。举贤辞位奋余生,桃李天下慰心田”,体现了老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心。


1952年,段学复加入民盟。

 

以上系基于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名单”等资料,虽为简况,亦足表明民盟的老数学家们不仅学术精深,而且都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投身教育事业、热心提携后学的高尚品格。除以上六位,民盟在数学界的学术巨擘尚有程民德、谷超豪、赵访熊、丁石孙、徐献瑜、胡和生、徐利治、吴光磊、田刚等,其中有的现今仍在国内外数学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兹不在本文中一一介绍了。



原载《群言》2021年第5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更多精彩文章

《群言》2021年第5期目录

征文|讲述您和民盟的故事

共庆民盟80年 • 专访|循前贤之路  肩时代之责(二)

共庆民盟80年 • 专访|循前贤之路  肩时代之责(一)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今生无悔为盟员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记忆中的房子,记忆中的人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见证史良法学院的“前世今生”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走火的呵斥与悉心的倾听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我与民盟那份缘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由一张照片说起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信仰的感召和偶像的力量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爱你缘何这么深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让我心存感恩的组织

共庆民盟80年 · 征文|十年入盟“考察期”

丁仲礼:和衷共济 再启新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